佛州棒球農場很在意身體疼痛這件事情,畢竟一旦肩膀或手肘出了問題,可能連投手生涯都要報銷了。不管是不是科班棒球隊或是一般打假日棒球的人,身上帶著傷的比例絕對不低,不少有棒球選手沒辦法繼續打下去就是運動傷害造成的。我自己大學四年級時肩關節唇破裂,一直到兩年前去開刀修補,又花了一年半時間嘗試許多復健總算可以好好投球快樂打球。所以要在棒球路上走的長久,避免運動傷害是第一優先的重要任務。
以下就分享課程中佛州棒球農場所提的十種容易受傷的投球動作
2017中職專業投手訓練營參與心得系列文章
(1)–佛州棒球農場
(2)–十種容易受傷的投球動作
(3)–各項訓練方式
(4)–王建民與鄭琦鴻投球教學
1.The pitcher’s arm crosses the acromial line 投手手臂與肩峰線交錯
看照片就很清楚,肩峰線指的是肩膀最高處。當投球時投球的手過度往後超過兩間的直線,容易造成前肩的壓力,也可能導致前腳落地投球手還沒到出手位置,導致肘關節內側疼痛。
2.inverted W 倒W
倒w(ㄟ 那不就是M)的投球問題比較多人知道,投球時兩臂抬起像是一個倒W。這樣姿勢容易造成肩膀旋轉肌衝擊,導致前肩疼痛,也跟前一項問題類似會有肘關節內側疼痛問題。
運動世界這篇 『倒L』投球機制,Jose Fernandez的下一顆未爆彈? 寫的很清楚,跟倒W是類似的問題。課堂上教練也提到投球時球不要指向二壘,像下圖。
3.The elevated distal humerus 投球手高舉過肩
像是單邊的倒W,在前腳著地時投球手高舉過肩,這樣容易導致肩膀及手肘關節內側疼痛。
有在打球的朋友可能聽過一種講法是投球手要抬高,但是教練說投球手不應該超過90度。就像餐廳服務生端著盤子,手臂會是與肩膀平行,不會高過肩膀。
4.Forearm Flyout 上臂開掉
如果投球上臂超過90度,會帶給肘關節更大負擔。上面照片左邊投球可以看到呈現約45度,而右邊投手則是大於90度。自己試著用這兩種方式投球,可以明顯感覺到哪一種是比較輕鬆。
這點跟上面如果有問題,他們會用連結球訓練方式來改善。
要避免上臂開掉,會用一顆連結球放在上臂夾住投球,如果球會往戴手套那隻手方向掉表示ok,如果是往投球那隻手的方向掉,表示上臂開掉了。
把連結球夾在手臂下方跟身體之間投球,如果連結球會往下掉表示手臂沒有高舉問題。
5.Poor glove side integrity 手套側不穩定
投球時戴手套的手應該保持穩定,手套放在靠胸口的位置。
如果像上圖手套是放在身體外側,這樣並不是太好的方式。
6.Lack of pelvic engagement 投球沒運用到骨盆力量
這邊講的就是利用下半身投球,很多手臂肩膀的問題來自沒有好好運用下半身投球只靠上半身的力量。什麼是運用下半身投球?就是運用臀部的移動。
當我們啟動投球,臀部像是坐下去往前移動(上方照片所示),用臀部的移動帶動後續投球動作,這個是很重要的關鍵!
先前我聽過一種說法是要投球時軸心腳用力往前蹬出去,但是自已試總覺得效果不太好。課堂上教練說其實是利用臀部往前移動,試過後的確比較有感覺。另外有看過網路上討論投球前腳要跨大步,我之前以為是前腳盡量往前伸,但投起來很彆扭。原來跨步要大不是前腳往前,關鍵還是在臀部往前位移的距離越大,自然跨步就會變大!
7.Disconnection of the lead leg 前導腳開掉
如果前導腳太早開掉,儲存在投手臀部和身體的能量會提早釋放導致球速流失、控球不穩定以及耐投度下降。在上面照片可以看到跨步投球時,前腳膝蓋向內鎖住。
教練也提到投球出手時,前腳膝蓋往前移動移動一英吋,球速會少2-3英哩。而且前導腳與地面角度越接近90度,對於四頭肌負擔會更大。當角度越小,踩下去煞車的力量可以移轉到臀部。上面照片就是球投出時前導腳膝蓋角度良好的範例。
可以看到兩張照片投手膝蓋的角度差異,第二張投手的前膝角度就較大。
8.Failure to pronate immediately after launch 出手後沒辦法力即將手掌轉向下
投球出手後果可以同時做到將前臂轉向下和肩膀內轉,對於前肩、後肩與肘關節內側有減壓效果。
9.Failure to continue rotating around front front hip 投完球後立即停止轉動
投手投完球應該繼續以前臀為軸旋轉,投球結束時面向休息室,教練非常不建議投球後馬上為了守備動作而身體停止轉動,這跟我們傳統要投手投完球做好內野防守動作的認知有很大差別。他們認為投完球繼續轉動示要給投手更多時間做好減速動作,如果馬上做守備動作停止轉動,會給後肘跟後肩巨大的壓力。
教練認為球如果真的從投手旁打穿過去就讓球過去,畢竟一場球投手要接到機會沒幾次,但是投球數量可是更多上許多,減少受傷風險要比接到一兩次球還重要。
再來投完球腰部彎曲,可以讓煞車力道分散到背肌,如同上面照片。
這張照片可以對比,投完球身體比較沒有持續旋轉,腰部較沒有彎曲。
10.Throwing arm fails to remain bent and loose and the elbow crosses the midline of the body 投完球手臂伸直緊繃且手肘和身體中間線交叉
這點和第9點關連,當停止轉體時手肘就被拉直。所以良好的投球減速動作,繼續以前臀為軸旋轉,手肘要保持放鬆彎曲,且不會和身體的中線交叉,這樣可以減緩後肩與肘外側壓力。
以上10點是課堂說容易造成投手受傷的動作,透過影像分析找出問題點後,再透過訓練來補強。受限於課堂時間較短,不能完全記住,這份資料也參考上課講義,自己再找相關照片示意。
在投球影像分析部分還有更多項目需要去檢核,但上述10點可以讓大家了解並去自己試試如果有類似問題去修正,投球感覺是否會更好。
2017中職專業投手訓練營參與心得系列文章
(1)–佛州棒球農場
(2)–十種容易受傷的投球動作
(3)–各項訓練方式
(4)–王建民與鄭琦鴻投球教學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