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台中出差,回程要去高鐵站先搭了BRT體驗看看。先前在網路上也看了滿多人對BRT的想法,今天就來說說作為一個外縣市民眾搭乘這一小段BRT體驗。
我的認知狀態:
1.可以分辨台灣大道哪邊是火車站,哪邊是往高速公路那頭,但對台中街道並不是那麼熟悉。
2.我要在朝馬站那邊下車,換搭在台中商旅前的高鐵接駁車。
3.第一次搭BRT,對於有哪些站並不了解。
車站部分:
1.車站外觀滿特別的,不過近看白色的站體有點髒了。
2.閘門、售票機設備一樣有種已經用有點久的感覺,但都還沒啟用呢。
車子:
1.公車高度跟車站月台高度一致,上車不用踏階梯這部份最像捷運。
2.有種柴油味,不過聞一聞滿快就習慣了。車廂有點窄,特別是輪拱的地方站兩個人就塞住了。
3.車內沒有路線圖,我根本不知道有哪些站,唯一有的辨識依據就是車內站名廣播,只能看車外判斷大概什麼時候需要下車。
這個問題比較大,比起車站硬體設備還在進行中,路線圖只是印刷品應該是很容易做好。
今天就遇到旁邊一對老夫婦要到朝馬站,剛好我也要去,旁邊中年大叔就跟老夫婦講說應該到哪一站下車。
只是熱心大叔搞錯啦,是朝馬不是統聯轉運站,我們幾個人都在福安站下車有點冏啦。
車內沒有路線圖也沒有轉乘資訊對於非台中乘客都是考驗,對台中居民也是。
幽靈站牌
下車後看到福安站旁邊有一排公車站牌有高鐵接駁車,就在那邊等。
然後連過兩台公車司機都不停,想說為何不停,公司司機用車外廣播說本站brt關係不停。再仔細看那一排站牌才發現其中一面用A4紙打了一個公告說車站因往前BRT施工往前移200公尺。
我就跟旁邊兩位拉著行李的情侶說這邊不停要往前走,這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像這樣傻傻等著。
小結一下體驗感想
未完工就開放上線就是一種風險,雖然車站有派工讀生協助,但是缺少很多引導資訊的確會讓使用者感到困惑。
但其實這些引導資訊都不太需要複雜的設備,至少車站跟車內路線圖、各站轉乘資訊這些訊息應該要很清楚。
搭乘BRT就是很多猜測的過程,搭車前先猜哪一邊是是你要去的方向,2選1猜一邊,猜錯就得走到對面。
上了車就要猜要去哪裡到底應該在哪一站下車。
下了車要猜往哪邊走才對。
那因為是下午搭乘,路上車還不算多,行車速度都還算不錯,沒遇到下班傳說中台灣大道尖峰塞車的狀況。
有沒有台中朋友分享一下更多搭乘的經驗呢?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