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是在新聞媒體或簡報上經常使用的數據呈現方式,但是圖表呈現的方式以及標題卻可能誤導讀者!天下雜誌611期的數字說話單元「台灣人愛借不愛買,書市銷售5年腰斬」正是一個範例。
天下雜誌611期的數字說話單元標題是:
在第一張圖表用台灣書籍銷量跟借書量數據做成,搭配標題會讓讀者覺得,台灣書籍銷售下降一半,是因為不買書都去圖書館借書。

(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五年國人多借9%的借書導致整體圖書銷售量少了46%?
這樣的圖表有什麼問題嗎?
有很大的問題阿!
書籍銷售量是從2011年~2015年,而借書是2006年~2015年,光統計年份就不一樣,圖表怎麼會做在一起比較?
所以我們把借書圖表從2011年算到2015年,平均借書量是2.7本增加為2.95本,五年大約成長9%。
所以是因為五年國人多借9%的借書導致整體圖書銷售量少了46%?
圖書館是跟書店與出版社競爭?
內文所寫的:
台灣出版面臨懸崖式衰退,5年來書籍出版的銷售額減少46%。這是因為台灣人不愛閱讀嗎?跟國際比較,台北是書店密度第三高的城市,更是最愛借書的地方,可見閱讀人口還在,想辦法讓讀者願意購買,才可能止住雪崩式的崩盤。
意思比較像是台灣還是有喜歡閱讀的人口,就看出版社要怎樣讓讀者願意買書。但是這張圖表跟標題卻會讓人產生誤解,進而產生一種圖書館是跟書店與出版社競爭的印象。
真的是這樣嗎?實際上該篇文章缺乏更進一步的論述來支撐這個觀點。
台灣書籍銷售量減少是因為民眾把買書的錢拿去買遊戲

如果把圖表改成這樣,標題為
「台灣人愛買遊戲不買書,遊戲市場倍增讓書市腰斬」
台灣書籍銷售量減少是因為把買書的錢拿去買遊戲呢? 不要說不可能歐。
資策會MIC的數位遊戲產業發展趨勢文章提到:
在2016臺灣遊戲市場白皮書指出
2011~2015年台灣遊戲市場規模增加了203億元,涵蓋了圖書銷量減少的162億元。
把圖書市場銷售規模跟遊戲市場規模做成圖表(2012~2014因為還沒查到資料先用虛線表示),也會是一個往下一個往上的趨勢圖,所以推論台灣民眾把買書的錢拿去玩遊戲,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誰說看書的人就不玩遊戲?
要探討台灣書籍銷量少了一半,應該去研究民眾把買書的錢花到哪裡去以及時間分配到哪裡,這樣比較有可能去找到一些原因,而不是用去引導因為去借書才不買書這項因素。
借書量的增加,原因可能是因為公共圖書館數量增加(例如高雄市圖總館、新北市圖總館、台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成立),讓市民借書管道變多自然增加借書量。
再說借書量增加9%圖書銷售量少46%,關連性也不夠。
所以,天下雜誌該專欄「數字說話」,數字會說什麼話取決編輯者的角度。
一個缺少更嚴謹研究資料的圖表加上標題,也沒有更進一步內文說明,並不會幫助讀者了解事情的全貌阿!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