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所德州棒球學校佛州分校因為王建民在這邊訓練後重新站上大聯盟而知名度大增,今年中華職棒邀請佛州棒球農場(FBR)來台開訓練營,並且由王建民與中信兄弟鄭錡鴻擔任助教。看到報名資訊立刻就e mail報名了教練營,剛好今年考到了C級棒球教練證照,才有資格報名。
報名表要填寫棒球經歷,雖然從小就很喜歡打棒球,但從來也沒打過棒球隊沒接受過訓練,所有的棒球知識都是自學,直到上班好幾年才打假日在河濱棒球場的乙組球隊。小朋友從幼兒園中班開始打幼兒棒球到今年小一打社區棒球,平常練球就從旁協助,所以報名表上就填寫社區少棒教練。報名表送出其實也沒抱太大希望,沒想到竟然接到錄取通知,實在是出乎意料阿。
整個訓練營為期五天,前兩天是教練營,後三天是選手營。我報的是教練營,希望可以學到一些投球知識可以回來教小朋友。或許對多數專業棒球教練而言會覺得這種訓練營教的大同小異,但對於我這種素人卻是難得獲得棒球知識的管道。報到當天看了一下名單,有一半是基層棒球的教練或是老師,另外一半是職業球隊選手或教練,看起來把這個體系推廣到各級棒球隊當中是主辦單位想要看到的。
兩天的課程很短但收穫不少,除了更加了解投球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獲得王建民與鄭琦鴻親自指導投球,還跟彭政閔林威助等職棒球員一起熱身,簡直難以想像有這機會阿!
我盡可能的把記得的部份寫出來,除了最為自己複習外,也可以給同樣基層棒球的朋友們一個初步的了解。
2017中職專業投手訓練營參與心得系列文章
(1)–佛州棒球農場
(2)–十種容易受傷的投球動作
(3)–各項訓練方式
(4)–王建民與鄭琦鴻投球教學
投球影像分析
圖片來源:http://www.pitchingnow.com/mechanics/why-video-can-be-so-important/
佛州棒球農場的教學理念是著重在分析與評估每個人的投球動作、身體能力與身體疼痛,找出可能有問題的地方,開出個人化訓練課程來強化不足的地方。在投球動作分析部分,他們會藉由正面與側面投球影像,從上半身、揮臂、下半身等等,多達28項的檢核項目一一找出有問題的地方。每個項目經過檢視,如果沒問題的就是綠燈,稍微有問題的黃燈,有大問題的是紅燈。這些問題代表身體受傷的風險提高,也對投球表現有影響。當找到問題後,他們並不是用改動作的方式來處理,我們常看到新聞一些職棒選手被改了動作後就壞掉了。除了投球影像分析,還有選手個人身體活動度的檢測,接著他們綜合這些評估後開出訓練菜單,透過訓練與強化來讓投球機制更好。
教練說到,只要投手好的控球與球速,不會感到疼痛並且可以有效的解決打者,並不是看到問題一定要調整。
看到這個詳細的表格,加上課程中案例說明,可以發現他們把投球這個過程有系統化的拆解,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為什麼」以及「如何做」。為什麼手肘不要過高、為什麼倒W容易受傷、如何運用下半身投球、如何不要讓手或腳開掉…..
常常會聽到不會用下半身投球,但到底怎樣叫做會用下半身投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法,多半是籠統的說法,讓人還是搞不清楚。但是這邊透過他們的每一個動作檢核,才更加清楚什麼是運用下半身投球。
我想這也是佛州棒球農場與一般棒球訓練最大的差異,也是最有價值的地方。
熱身操
教練說他們是熱身來為了投球,不是用投球來熱身,上課前動態熱身操把手腳熱好。一般棒球隊都有自己慣用的動態熱身方法,這邊可以參考,如果是平常假日棒球隊可能熱身時間沒那麼多,大多是靜態拉拉筋就投球熱身,那就可以多採用動態熱身的方法,有助於身體各部位活動開減少受傷機會。
投完球不需要冰敷
教練提到投完球要冰敷好讓手臂恢復的迷思,他說這個觀念是大約40年前被提出來然後大家就認為應該這樣做,但是近十年的醫學文獻不再支持這個觀點。投球完手臂會有些微的損傷,而人體血液中有細胞會去修復,然而一旦冰敷後,這個機制就被抑止。
這個觀點在我今年上C級教練課程中一位復健師也是這樣說,冰敷主要的作用是減緩疼痛,但會阻礙身體自我修復機制。顛覆了過去的觀念,至於能不能接受呢?
我個人是支持不冰敷的論點啦~
後續再針對課程做說明,本篇就先寫到這裡。
最後來兩張與講師們的合照
是王建民!
是鄭錡鴻!
2017中職專業投手訓練營參與心得系列文章
(1)–佛州棒球農場
(2)–十種容易受傷的投球動作
(3)–各項訓練方式
(4)–王建民與鄭琦鴻投球教學
約8年前高中生物課就說應該要輕微增加血流量幫助身體復原,建議沖熱水澡,但看到王建民他們都會冰敷,就覺得很奇怪